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《大道行简——中国化管理哲学经典36则》之二十八:“六度”修炼

 

 

在博大精深的佛教思想中,佛家的“六度”思想可以作为员工实现人生觉悟、人格成就的有效方法。在佛家思想中,修行的人要实现人格的最高成就必须修习六种行为,即“六度”: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与智慧。企业从某种程度上其实就是员工修行的道场,如果能让员工在企业的工作中修习这六度,那么就可以全面地开发和提升员工的心理品质,充分挖掘和发挥员工的潜能,从而使企业真正成为员工物质和精神的家园,使员工能够成为一个心灵健康和积极向上的优秀员工。

把佛家思想中的“六度”应用到企业管理中,还需把“六度”进行新的演绎,我们可以用管理学的理念将这六个部分的内涵重新进行定义。“六度”中的布施其实就是教育员工一定要奉献和帮助他人。佛教中的布施本意是施舍,在工作中,布施的实质就是要让员工树立利他之心和践行利他之行。

“六度”中的持戒就是要让员工严格地遵守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。持戒还有另一层含义,就是教育员工在接人待物的过程中不做损人利己之事,多做利益他人的好事。那么一个友善、积极、和谐、团结的团队就会由此而形成,而这种善的文化正是事业成功的基础。

“六度”中的忍辱就是要教育员工如何面对逆境,如何看待失败。真正的忍辱应该是在面对人与事的不顺、逆境时,能够开发出内心的感恩与慈悲。要正确认识失败和面对伤害自己的人和事。

 “六度”中的精进就是让员工知道,人生只有不断奋斗和积极进取,才能成就人生。要成就一番事业不能离开精进。

 “六度”中的禅定就是教育员工一定要有一颗平常心,人生要知足,要保持清醒的头脑。佛家“六度”中的禅定原指坐在蒲团上静坐修行,在企业中并不是让员工打坐修行,而是让企业员工知道人生要活在每一个当下。时刻活在当下,才能时刻成为我们自己生命的主人。

“六度”中的智慧就是让员工学会用哲学眼光看待世界上的事和物,智慧是佛法修习的最终目的。智慧的人生对构筑员工的幸福人生很重要,只有大智慧才能笑看人生和潇洒人生。

布施能使员工保持利他的奉献精神;持戒能使员工建立良善的心灵品质;忍辱能使员工包容外部的环境;精进能使员工增强心灵的力度;禅定能使员工的内心得到开悟;智慧能使员工在每一个当下都能成为心灵的主人,获得放下、自在的智慧。总之,企业运用“六度”能够全方位开发员工的心灵潜力,让员工内心拥有善良、稳定、坚强、清醒、轻松、自在等一系列的美好品质,最终在工作中实现员工的崇高人格以及企业经营的双成就。引导员工修习佛教的“六度”是企业员工成功的捷径,也是实现中国化管理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。

本文节选自畅销书《大道行简——中国化管理哲学经典36则》。作者:段俊平,著名国学专家,著名书法家,知名管理学者,中华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、中华书画艺术产业联盟主席,爱维龙媒董事长。(更多有关中国化管理相关观点,可以参见爱维龙媒段俊平先生文章)公司网址:;联系电话:010-83065151-823;联系邮件:

 

话题:



0

推荐

段俊平

段俊平

124篇文章 23小时前更新

香港城市大学(东莞)客座教授、著名管理学家、著名书法家、著名管理学家、香港城市大学管理学博士、香港中文大学管理学硕士、京麓书院创始人、爱维龙媒咨询集团创始人、民建中央文化委委员、民建北京海淀文化委主任、曾被评为“中国百名最有影响力专家”。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与创新,倡导将东方管理智慧与现代管理科学相结合,创立了独具特色的“中国化管理”新儒学应用理论,深受学术界与企业界的高度认可。在国内外300多种学术期刊和杂志发表数百篇论文,其中多篇文章被选为议论文范文,入选中小学选修课本及中考试题。著作《企业幸福力》、《传承的力量》、《大道行简》、《中国管理往事》、《从卓越走向中庸》等中国化管理专著,多次成为年度畅销管理类图书,影响深远。

文章